B I M於捷運車站生命週期應用
臺北捷運首次導入BIM技術於車站站體設計,BIM技術除了能應用於初期建築設計外,更可應用於後續施工階段及營運階段,提供了完整的全生命週期應用。BIM技術發展至今,功能及應用面仍是不斷增進,可以用 日新月異來形容,而每個國家的工程發包制度、法規及技術應用層度也大不相同,所以尚未有統一的作法及流程,每個地方應發展適合國家國情及符合單位需求的BIM作業方式。 More »
纖維強化高分子複合材料(FRP)應用於國家公園人行棧橋可行性評估
如何因應國家公園在不同環境條件與需求下,探求在國家公園中興建提供遊客服務之公共設施使用之最佳材料,一直是我們關注的課題。 More »
褐地再開發為再生能源用地
再生能源的發展在全球各國政府能源政策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對於風 力、太陽能、地熱及生質能源發電等電廠快速的在各國發展。但是受到地區性及「不要在我後院(Not in my backyard)」主義者的影響,再生能源發展速度已延緩下來。但是有一種地目他所受到的限制相對的比較小,那就是普遍存在工業化及開發中國家的「褐 地」。 More »
談風力發電機組噪音標準的適宜性
風力發電一直是世界各國致力發展的再生能源之一。雖然風力發電屬乾 淨能源,但是風力發電也有其缺點。其中之一為風力發電機組運轉時所產生之噪音。因台灣地狹人稠,也因此風力發電機架設的距離,也越來越接近居民,風力機組 運轉時所產生的噪音,一直困擾著風力電廠附近的居民。去年苗栗縣苑裡也因為風力發電廠商要在他們的家園附近架設風力機組,而進行一連串的抗爭活動。 More »
高速公路電子收費系統
電子收費系統(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ETC)是一種自動收費方式,通常使用於高速公路或收費的橋梁、隧道,也常在市中心收費道路上使用,以減輕都會區交通路網的擁塞。 More »
國際環境公約與氣候系統保護
人類發展文明所需的材料與工具都取自於大自然。遠古人類利用石頭製成武器,利用樹木做為燃料與建築材料,現今更利用化石燃料(如石油、煤與天然氣)與地下 的礦產,發展科技與智識,改善生活。由此可見,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聯密切,有健康、完整的生態系統和自然環境,才會有健康的個人,也才能形成穩定與永續發 展的社會。 More »
台北市的綠能發展潛力
在全球人口朝都市集中的趨勢下,大都會產生建築密集聳立、運輸流量龐大壅塞、垃圾廢棄物堆積難以處理等一般人所詬病的特色,無形中讓都市逐漸成為人類社會 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地點,也引發學者研究都市綠能開發的各種可能性。 More »